|
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:永远跟党走 培育新型农民 11日下午,“聚焦乡村文明行动”梦金园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三元朱村采访。图为寿光市三元朱村村委书记王乐义,在接受“聚焦乡村文明”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记者采访。摄影 于鹏 齐鲁网寿光9月11日讯 三元朱村位于寿光市最南端,紧靠济青高速公路,是冬暖式大棚发祥地。 11日下午,“聚焦乡村文明行动”梦金园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三元朱村采访,探访这个带给了中国人餐桌革命的传奇村庄。 王乐义是三元朱村支部书记,也是冬暖式大棚的创始人。他向媒体记者介绍了三元朱村“乡村文明行动”开展一年来的情况。 王乐义说,近年来,该村对照“乡村文明行动”目标要求,立足农业优势,优化产业结构,加强基础建设,倡导文明新风,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、新跨越。2011年,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4970万元,人均纯收入13100元。先后被授予“全国文明村”、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、“中国幸福村”等荣誉称号。 立足现代园区建设,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王乐义说,一是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,成立了“乐义蔬菜专业合作社”,整合农业资源优势,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建设,在孙集、上口、侯镇等地建设有机蔬菜基地4万多亩,为菜农统一提供技术、培训、管理、销售等全程服务,为农民致富增收拓宽了渠道。二是做大做强“乐义”品牌。以“乐义蔬菜”被评为全国首件鲜活农产品驰名商标为契机,以服务农民、服务生产、增加集体收入为目标,充分挖掘“乐义”品牌无形资源潜力,组建了“乐义”集团,成立了乐义果蔬、乐义化工等10多家企业,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需求、富民强村的新路子。三是狠抓农产品安全监管。投资30多万元为蔬菜检测室更新设备,聘请5名专业技术人员专抓专靠蔬菜质量检测。同时,对村内530个蔬菜大棚统一进行编号,实行准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,所有蔬菜全部达到A级和AA级标准,保证了蔬菜质量安全。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,打造幸福和谐新农村 打造低碳环保新社区是三元朱村新型社区的发展方向。王乐义说,目前,投资5000万元的8栋公寓楼已交付使用,投资150万元,建设了全国首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,年处理污水1万吨。村居、高温智能大棚及育苗基地全部采用地热供暖、制冷,成为全市最经济的低碳新型社区。三元朱村还倡导农村文化新风尚。投资10万元成立“三元朱文化艺术团”,在周围10多个村庄巡回演出,多次参加市“文明之夏”、菜博会演出;结合胡总书记视察纪念日、“党的生日”等重要日子,举行文艺演出活动;投资50万元,新建社区文化中心和青少年俱乐部,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。三是大力发展公益事业。投资260万元,先后建设了幼儿园、敬老院和老干部活动中心;投资30万元,建设了卫生室,为村民集体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,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100元,真正实现了“幼有所教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、病有所医”。 立足科技创新建设,培育新型知识化农民 通过抓科技培训、抓扶持引导、抓道德建设,三元朱村正在努力把村民培养成新型的知识化农民。 王乐义说,截止目前,该村在外传授技术的群众中有28人被聘为科技副乡镇长,4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;二是抓扶持引导。充分发挥本村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,鼓励群众发展蔬菜产业,提高多元化经营水平。到目前,全村有32名村民从事蔬菜保鲜加工、网上交易和涉农产品的生产行业,年创造利润1000多万元;结合“乡村文明行动”,组织开展了“十佳道德模范”和“好媳妇、好婆婆”等评选活动,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,倡树文明新风,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。 立足基层组织建设,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 在王乐义看来,三元朱村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坚持永远跟党走,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。 “从1989年17个党员干部带头把玉米刨掉建起大棚,到第五代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并推广,再到第六代光伏大棚试验,无论书记还是一般村干部都任劳任怨,带头实干,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。”王乐义说,三元朱村还坚持民主决策,坚持每月16日组织召开群众议事会议,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,都严格程序,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,通过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;村里还实行阳光村务。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,始终遵守民主议事规程。去年,村两委换届时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,直接参与村内事务,从土地承包到集体收入,从电费收取到计划生育,都让群众自己说了算,全村风清气正、和谐安乐,连续30多年无刑事案件和上访事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