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菜公司 >> 新闻中心 >>企业新闻 >> 不能辜负父老乡亲投我这一票
详细内容

不能辜负父老乡亲投我这一票

"不能辜负父老乡亲投我这一票"

——记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

74岁高龄的王乐义走进蔬菜大棚,指导菜农生产 郭绪雷 摄

 一腔信念可以造就一番事业。在他眼中,让老百姓富起来,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。“不能辜负父老乡亲投我这一票”,他的话语朴实,却重千钧。

  几十年来,他致力于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,造福了寿光乃至全国的农民。他是王乐义,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。

  “零花钱解决了,得让乡亲富起来”

  1986年,干了8年村支书的王乐义,借着家庭联产承包的东风,带领大家把“不长毛”的岭子地变成“大果园”,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。由此王乐义成为当年的县致富典型。

  “说是致富典型,其实也就是刚能吃上饭。”今天回忆起来,王乐义仍记忆深刻。他心里琢磨着“得让百姓富起来,不能辜负老百姓投我这一票。”

  拥有蔬菜种植传统的寿光,依然将蔬菜作为突破口。

  时任孙家集镇镇长马金涛说,当时也种大棚,“要烧炉子,2斤煤换一斤蔬菜,污染环境不说,效益也低”。

  为老百姓干事不能瞎干。“1987年到1989年,我考察了3年,去过5省1市,终于有些眉目。”王乐义回忆道,1988年的腊月,在东北做生意的堂弟给他捎来一份惊喜——顶花带刺的鲜黄瓜。

  要掌握技术就要掌握人才。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王乐义终于将辽宁瓦房店韩永山师傅请到了寿光,韩师傅连“姐夫都不教”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被执著的寿光人掀起了一角。

  反复试验并做出五项技术改进后,王乐义学到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,满心欢喜地向乡里乡亲推广。

  可村民并不买账,“不烧炉子的蔬菜大棚,不是我们能做的。”村里谣言四起,“乐义潮、乐义疯,乐义就会领着穷折腾。”

  “农村共产党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乡亲富起来,共产党员先上。”风言风语中的王乐义,并没有动摇,而是发动带领党员干部,由17个党员成立建棚先锋。1989年8月,冬暖式蔬菜大棚示范棚建了起来。

  彼时,村里人均存款300元,一年打工挣1000元,而建设一个大棚要5000多元。“干不成就成困难户,风险很大。”当年17人之一的徐少华说。

  顶住压力的王乐义和另外16名党员建棚后几乎每天晚上集中开会,讨论研究问题。“遇上14个连阴天,真是要崩溃了,好在后面天气不错。”这份闹心的焦灼让25年后的王乐义仍心有余悸。

  1989年12月,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,每公斤20元的开秤价并未阻挡人们抢购的脚步。村里一夜多了17个“双万元户”。

  转过年,肠子“悔青”、决心下定的160多户村民把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到180多亩,当年全村的存款就从6300元猛增到128万元。

  “大家都富才算富”

  王乐义和蔬菜大棚“火”了。1年,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决定让王乐义带头在全县推广5000多个蔬菜大棚,前来考察的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也鼓励他把技术向全国推广,解决北方冬季吃菜难的问题。

  初尝“甜头”的村民却私下递过话来,“千万别传出去,3年就大发了”“胳膊肘不能往外拐”。

  王乐义选择召集党员干部、村民代表开会,率先表态“一不搞封闭、二不搞专利”。

  “一村富了不算富,大家都富才是富。”可村两委的7个人,有6个人反对推广,王乐义给每个人工作做足、道理讲透,更向老少爷们儿保证“继续搞技术创新,始终走在前面”。

  整整1年时间,王乐义和韩永山都扑在了推广大棚技术上。5000多个大棚,3天就得看一圈。最多的一天,跑了11个乡镇,40多个村庄。

  “那个时候也不觉得累,腿脚肿了也去,有一股劲要把事干好。”王乐义说。

  在三元朱村的村史馆,陈列的一辆“北京212”吉普车异常醒目。说起吉普车,年逾古稀的王乐义很兴奋,“第一年就跑了43000公里,遍布寿光27个乡镇、5130个大棚。”

  1年下来,所有的大棚均获成功,增收6000多万元。带着寿光人民富起来的王乐义并未止步,这辆吉普车带着他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走向全国。自此,各类时蔬摆脱了季节局限,造福了亿万百姓。

  今天,在寿光的土地上有40余万个蔬菜大棚。当地的书店,蔬菜类科普书籍依然深受欢迎。“1年能卖出43万码洋,外地人成捆成捆地买我们蔬菜大棚类的书籍。”店员郝林说。

  “集体的就是集体的,别装错了裤兜”

  初夏的三元朱村,绿意盎然。驱车绕村一周,主街干净宽阔,一栋栋居民别墅楼显示着村民的富足。村中心是铺着塑胶地的幼儿园、与城市无异的大型购物超市。

  不出远门时,王乐义总会在晚饭后在村里转悠一圈,“村就是家”。

  “绿化带该剪了,哪里垃圾成堆没收拾,方方面面的事情乐义书记都得看看。”三元朱村班子成员王继成说,耳濡目染下,自己现在也经常骑着电动车在村里转转。

  这是王乐义付出了大半辈子心血的“家”。

  1978年,做完直肠癌手术不久后的王乐义全票当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。他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村两委班子会议上,就和各位“约法三章”:“管好自己的嘴,不准吃喝浪费。”

  在王乐义看来,要管好自己,再管好家属,“不要让别人指着我们的脊梁骨,集体的就是集体的,不能装错裤兜。”

  30多年,三元朱村村级财务没有出现问题,没有出现村民上访的情况,这让寿光市委副书记邱旺赞叹不已。

  原村主任王佃科说,乐义书记没花过村里的,村里可是花了他不少钱,“经常有像科技奖金啥的,他不是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分了,就是给村里装修诊所。”

  如今的三元朱村,环境优美,百姓富足,村民和谐。不断研究新式蔬菜大棚技术的同时,王乐义把育人放在了重要位置。

  2013年,王乐义又号召各界捐资1250万元建成了德育少年宫,里面展示了村史、中共党史、全国双百人物。“我们的事业,最终要由年轻人继承,要把年轻人教育引导好。”(记者 张志龙)


友情链接

联系方式

电话:400-000-0000

地址:北京市xx区xx路xx大厦xxx室

邮箱:12345678@126.com

APP下载

微信二维码

COPYRIGHT 2013-2017 京ICP备10000000号-0

友情链接

联系方式

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北首

邮箱:903154420@qq.com

APP下载

微信二维码

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渤海南路千榕家纺东

手机:15098195444

技术支持: 山东易云网络公司 电话:15908018101 | 管理登录
seo seo